中國健康飲用水頂級專家李復興教授論小分子團水
( 2016年12月21日,2017年03月23日兩次發(fā)布)
李復興教授是名副其實的專家,他確實是中國醫(y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李復興教授,著名的水營養(yǎng)學家、我國水生理科學的拓荒者。曾任北京市營養(yǎng)源研究所營養(yǎng)室主任,現(xiàn)任北京IDM(愛迪曼)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醫(y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世界水文化研究會會長。
李復興教授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致力于水營養(yǎng)生理及健康飲用水的研究,在國內外發(fā)表論文40余篇,譯有300多萬字。在水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水,是藥還是毒》、《好水在中國》、《水,被遺忘的營養(yǎng)物質》、《飲水的最好方式A+B》,主編《水與文化》高峰論壇集。
李復興教授現(xiàn)任國家發(fā)改委公眾營養(yǎng)發(fā)展中心飲用水產業(yè)委員會 主任,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 所長。
2016-12-21李復興教授接受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采訪。
李復興教授明確指出小分子團水客觀存在。小分子團水和普通大分子團水有明顯區(qū)別。據報道:微小分子團水的成功研制問世基于20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和羅德里克麥金農(Roderick MacKinnon),在細胞膜水通道以及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研究方面作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他們發(fā)現(xiàn),細胞中存在細胞膜水通道,即細胞膜中存在一個2納米的空隙,僅容許小分子團水進入皮膚真皮層的細胞中,參與生命活動。中國科學界高能序列技術課題組在量子力學高能序列技術的研究和實驗中,利用該技術對水進行高能序列處理時偶然發(fā)現(xiàn)并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微小分子團水。隨后,申請了美國和中國的發(fā)明專利。李教授說:任何生物包括人類、動植物所有的代謝都是在細胞中完成的,而代謝的過程與小分子團水的作用密不可分。自然界存在小分子團水,青藏高原上零下十度照樣長得很好的雪蓮,就是因為吸收的小分子團水;我們用高新科技手段將無序的大分子團水變成有序的小分子團水,看似簡單,實質上體現(xiàn)了人類的高新科技水平。小分子團水結構被改變了,從而性質也改變了,功效也增強了。結構、性質、功效三位一體。因此,小分子團水不僅是安全水、也是健康水、功能水。其實,小分子團水也有不同的等級。國際上通用17O-NMR值進行劃分:90-80Hz為普通小分子團水。日本專家說的上好的水、普通礦泉水等為80HZ左右;79—60Hz為中級小分子團水。如M-水67Hz,巴馬長壽水66Hz,優(yōu)質礦泉水68Hz,冰川泉水63Hz等;59-45Hz為高級小分子團水,又稱微小分子團水。日本學者認為具有良好理療效果的應在60Hz以內的水。如達古冰川泉水53.89Hz,海洋深層健康水53.2Hz,中科院研制的微小分子團水54Hz,沃芙佤特生命之水50.10—55.85Hz。
李教授指出:我國凈水行業(yè)一直在努力縮小水分子團,有人吃不到葡萄妒忌葡萄酸,對小分子團水說三道四,發(fā)表些不科學、不客觀、不負責的言詞很不好。
我要強調九個字:多喝水、喝好水、會喝水。